close

一天,我跟一位設計師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說當他的孩子跌倒了,他會說:「自己爬起來,不要!」

「自己爬起來很好,可是,跌倒了,會痛!可以吧?」我這樣回他。

我的朋友了,大概也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有些「違反人性」。他改口說:「好吧!我會跟我女兒說,可以;我兒子男生,還是要跟他說,不要!」

我這次可大聲了,板起臉來回他:「誰說男生,不可以?男生跌倒了,也會痛呀!可以!」

我的朋友笑笑,沒再說話。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小時候不、長大後連苦都不會說的大人。他很優秀、很有責任感、樣樣都好,很會逗人,我見他時總是歡樂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變得很彆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說話,因為他不擅長面對,別人的壞情緒。

一個這樣什麼都好的人,你覺得他缺少的是什麼呢?

我想,他自己心裡知道吧。

要改變卻很難了,因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從小他就習慣這樣。

              



兩天,我們在報上都看到影星應采靈徐明女兒,不幸跳樓輕生的新聞,...

我看到報上寫遠在雅典的徐明,聽到女兒跳樓的消息時,打電話給應采靈說:「不要!等我回來,……」

我不明白,怎麼忍心要求,一個失去心愛女兒媽媽,不要   了,就不好嗎? 就表示,不堅強嗎?一個失去女兒媽媽,有足夠的理由大,三天三夜的 ──那種痛,不應該嗎?不能表達嗎?

堅強、勇敢、快樂、樂觀……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質,我很喜歡,也認同應該學習培養,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學習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哀傷、憤怒、沮喪、悲觀……接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讓這些情緒有個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

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不能

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創傷成因,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 愛麗絲‧米勒 ( Alice Miller ) 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無論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容,也不必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你……」

如果孩子,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再、處罰就來了!」

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

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我一直覺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卻不必一面倒的過得「太勵志」,甚至勵志到有點不像!所以當我看到這本、鼓勵孩子表達、接受自我情緒的童書──《好好吧》,簡直驚為天人!非簽下來出版不可!...


              

就是我們說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傷才顯出快樂的珍貴如果沒有死亡又怎能突顯出生命的價值呢如果不曾下雨誰會好好享受陽光呢

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因為,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都一樣是有意義的。

 

               

希望我的孩子口常開;但是,當她時,我不想一味地要她「勇敢一點,不要!」……

痛了,會
;傷心,會;不高興,也會 ……

你自己能才能面對別人在你面前才會體諒別人才會相信大家都一樣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才有可能想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

好好不管妳為什麼媽媽都會在一旁陪妳 ……我只想這樣,對我泣的孩子說。

然後,希望她將來是一個,可以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別人。

這本書《好好吧!》是為所有不准孩子父母、不被允許孩子出版的。

 

轉載自生死學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 LH 的頭像
    C LH

    C LH的部落格

    C 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